缅北大撤退简介 远征军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撤退的

时间:2025-02-19 20:59:52 作者:水韵 热度:

1942年4月19日,孙立人率领新38师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仁安羌战役后,孙立人原想继续攻击,但日军第33师团集结,英缅军第一师北撤无力再战,20日盟军全线向印度撤退,远征军随即全军陷入日军包围。同时,远征军东线防御被日军56师团全面突破,暂编55师被日军击溃。4月29日腊戍失守,5月1日曼德勒失守,5月8日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后路被日军截断,只得分路突围。由于能走的道路均被日军把守。部队无奈在荒野、森林、泥泽里开道。气候湿热,饥饿难忍、疾病、霍乱蔓延,部队伤亡惨重。


战役背景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在中国已经打通了全部交通线。日军对东南亚的推进,可以从中国东北至中国华北,沿铁路直接输往中越边境。日本占领了中国沿海城市的所有港口,中国依赖海外武器,只能依靠滇缅公路运送。


为了保护滇缅公路,1941年底,国民政府财政部缉私总队改编为陆军新三十八师,从贵州都匀、再转兴义,次年的三月初,部队由贵州行军到云南,再坐车到腊戍,集中于缅甸首都曼德勒,不到一个星期,战事就发生了。仁安羌战况激烈之际,孙立人赶到亲自指挥,将英军解救出来。

在同一时期,廖耀湘率第五军的新22师赴缅作战,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55师团。在斯瓦河逐次抵抗战中表现高超的战术水平。而戴安澜将军麾下的第五军200师在同古(东瓜)率先消灭日军第十五师团一部,旗开得胜,吐气扬眉。


其后日军已突破缅、印边界防线,腊戍失守,缅甸到中国的路也被切断。远征军的主力一下子成了失群的孤雁,陷入了绝境,被迫撤退到印度边境的英法尔城。


站长声明:以上关于【缅北大撤退简介 远征军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撤退的- 】的内容是由各互联网用户贡献并自行上传的,我们新闻网站并不拥有所有权的故也不会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您发现具有涉嫌版权及其它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至:1@qq.com 进行相关的举报,本站人员会在2~3个工作日内亲自联系您,一经查实我们将立刻删除相关的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