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发布隐私保护指引:谁才可以保护我们的隐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几天前,微信版本更新到iOS 6.5.16、Android 6.5.14的用户,首次登陆新版微信都会收到《微信隐私保护指引》(下简称为《指引》)。
快餐时代,签个劳动合同都未必会耐心浏览完,何况诸多手机APP的隐私政策条例,但事关隐私,总有谨慎的人,细究下来,这所谓的隐私保护指引,信息量太大。
小编研究了一下隐私保护指引条例,长篇大论,看似尊重用户意愿,实则却被很多人诟病为霸王条款,这个《指引》到底有什么内容?在此给大家画出几个重点:
微信收集你的哪些信息?
在此,根据本人理解,将微信手机的信息分为“必然收集”和“根据个人使用情况收集”,必然收集是指只要你使用微信就一定会收集的信息,根据个人使用情况收集是根据你资料填写、使用和设定来收集的信息。
必然收集:昵称、头像、手机号码、设备型号、操作系统、唯一设备标识符、登陆IP地址、微信软件版本号、接入网络的方式和类型、设备加速器(如重力感应设备)、操作日志等。
根据个人使用情况收集:填写微信资料时的性别、地区,声纹特征值信息,朋友圈照片、评论、点赞,使用附近的人、摇一摇、面对面建群时的地理位置信息,使用微信运动功能时的步数信息,开通微信支付功能时的姓名、银行卡类型及卡号、有效期及银行预留手机号及相关支付记录。
以上信息,一目了然,而掌握你该类信息的个人或组织,足以对你了如指掌。
如何存储及使用你的信息?
《指引》提到,微信方收集到的信息会存储在中国境内,手机号码的信息在用户删除微信账号后会删除,朋友圈信息在用户删除后也随之删除。
而这些收集到的信息将用于微信提供的其他服务,例如广告展示。
如何保护你的个人信息?
那么,微信是如何保护我们的用户信息的?据《指引》声称,他们会使用加密技术(例如SSL)、匿名化处理等手段来保护用户信息,还会严格限制访问信息的人员范围,要求他们遵守保密义务,假如发生信息泄露事件,会启动应急预案并告知用户。
这些信息微信方承诺不会提供给第三方,假如要提供会先征得用户明示同意。
到底是在保护你的隐私还是在侵犯你的隐私?
好了,重点划完,看到这里,是否有点迷糊了,微信承诺那么多声称那么多,其实到底是在保护你的个人信息,还是在侵犯你的隐私?
首先,只要你使用微信,你的信息就会被收集,这是必然的,至于这些个人信息用不用怎么用,是微信的问题,而且《指引》一出,意思就是说,我用了,也是合法在用,事先已经告诉过你的,而且都是得到你同意的。
最最霸王之处在于,这个《指引》,假如你不同意,是无法正常使用微信的。要用我的东西就得按我的规矩来,这听起来好像没错,但是这涉及的可是个人信息安全,万一个人信息因为使用微信而遭到泄露,谁来买单?
这些APP也调整了隐私政策
其实,不仅仅是微信,就连微博、京东、淘宝、支付宝等也纷纷调整了隐私政策,这是因为此前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启动隐私条款专项工作,微博、支付宝、京东、淘宝、滴滴、高德等拥有大量用户的常用APP均在首批评审名单中。
早前,京东、淘宝、支付宝为了响应该项专项工作,已经对隐私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调整各有亮点,例如京东在《京东隐私政策》增加了锁定/解锁和注销用户账户的功能,并给30日后悔期;支付宝在《支付宝隐私权政策》中提出,连续12个月未登陆过的且没有任何资产的支付宝账户将会被注销,而且,开账户后半年内无主动交易操作的账号也可能会被暂停或注销。
保护隐私,自己动手
其实,不管各大APP的隐私政策写得多么冠冕堂皇,多么为用户着想,也不过是先保护企业自身而已,用户信息泄露的途径太多,与其奢望APP方保护和负责,不如自己在使用的时候先保护好自己个人信息,毕竟,没有谁比你更能保护自己隐私。
那么,我们在使用各种APP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1、只要你使用了别人的软件,就要做好信息会被收集的准备,不管是使用淘宝支付宝还是微信微博,如非必要,不要随意开放定位权限,不要在社交板块上传或发送过多涉及到个人隐私的图片和信息,做好隐私的设置。尤其是微信,不要随意开启摇一摇和附近的人。还有微信钱包支付宝等,不要关联太多银行卡,最好专门开设一个用于日常支付的没有大量金额的银行卡。
2、不管是注册APP,还是什么网站,不要使用简单的密码,不要所有账号和密码信息都一致以免撞库,重要的几个软件或网站一定要设立账号密码,不要嫌麻烦,越想安全,越会麻烦,自己看哪个重要吧!
3、无关重要或者没有实名限制的,不要留下真实信息,尤其是姓名手机号和身份证信息,在这点上,有一些人特别聪明,留下的个人名字就和APP相关,比如马滴滴、马高德等。假如收到信息骚扰,一下子就知道是哪个APP泄露了自己的信息,在使用这个APP时候就会特别注意隐私保护了。
4、不要随便连接公共WiFi,不要随便扫人家的二维码,更不要贪图便宜,在APP或网站搞活动的时候,为了点小恩小惠就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
这些措施,看似很简单,但并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大多数人都贪图方便而置信息安全不顾,信息泄露的后果不容小觑,谨慎为妙,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归到千古不变的道理,靠人不如靠己,微信也好,京东、支付宝也罢,他们出台的隐私保护政策,都是先保护了自己,再想如何在保护不了用户隐私的时候撇清关系,与其在想他们有无侵犯用户信息,不如自己先行保护自身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