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在编制工程规划、项目规划、生产项目的申报前,可研报告阶段等开展环评,取得批复后上报核准。
(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50087-2013);
(2)《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122);
(3)《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4)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标准;
(5)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
(6)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区标准执行。
(1)废气排放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2)施工期和营运期产生的废水须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2002)一级标准;
(3)施工期噪声排放参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各施工阶段标准执行;营运期噪声排放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1、施工期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包括施工废水、对大气环境影响、噪声影响以及打井排水影响等。施工期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打井排水以及混凝土用砂石料冲洗水、砼拌合及养护废水。生产废水排放会增加下游河段水体浑浊度,但不会对水质产生重大危害;生活污水由于产生地点分散,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和SS。由于水量较小,不会对地表水产生大的污染。
施工时段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来自车辆尾气、车辆扬尘、燃油动力机械等。该工程区属平原地区,空气流通条件好,只要采取定期洒水解决施工区内扬尘问题,工程施工期不会造成大气污染问题。
施工区噪声影响的主要对象是施工人员与施工生活区。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08)的规定,昼间的噪声限值为75dB(A),夜间限值为55dB(A)。根据主要施工机械噪声级分析以及现场调查,只要工程施工合理安排,不会对附近居民造成影响。
施工废渣主要是工程开挖后且不再用于工程建设的多余废渣土,以及生产、生活所产生的部分垃圾。施工弃渣应按相关部门批复地点弃渣,并做好必要的弃渣场防护措施;施工期日产生活垃圾应定点收集,定期清运,确保不会污染环境卫生。
2、运行期影响
水利工程属非污染生态影响类项目,该项目工程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为运行噪声污染,因此应做好运行期噪声污染治理工作。
1、施工“三废”处理措施
a)生产废水可经过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b)废渣首先要考虑重复利用,可用作基础回填,施工弃渣要按指定的地点集中堆放,按照水土保持要求做好防护措施,并做好渣场绿化工作,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并定期外运处置。
c)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需对施工车辆的尾气排放做定期检查,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施工造成的扬尘,采用洒水减少扬尘,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提倡湿法作业以及推行先进的施工工艺,使施工对环境影响的程度降至最低范围内。
2、噪声防护措施
控制和降低施工噪声,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及必要的噪声防护措施。对运行期噪声采取隔声、吸声等措施防治噪声污染。
3、生态措施
a)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缩小地表植被的扰动范围。
b)对于弃土、弃渣应做到边弃边平整,取土后要及时恢复植被景观。临时堆土要及时防护,禁止产生阻水、堵路、堵沟。工程完工后采取生物措施。
c)施工结束拆除临时房屋和生产设备后,应彻底清除施工场地上所有渣土、砼、建筑垃圾,并对现场平整恢复景观。
4、其它环境影响对策措施
施工期人群健康主要考虑施工人员和当地人群之间的互相影响,在施工场地集中,人口密集地区,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以防肠道等传染疾病滋生。
1、管理范围
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由建设单位负责,并与施工承包商共同承担,工程运行期环境保护由管理单位承担。为保证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在西安市环保局的指导与监督下,建设单位应成立环境保护办公室,设专职工作人员1名,具体负责和落实从工程施工开始至竣工验收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包括环境监测、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
2、环境监测
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等有关技术标准要求执行。施工过程中,做好污水集中区水质监测工作;水源地工程建成运行后应做好水质监测工作,施工生产区和施工生活区排污口。监测项目:pH、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共计6项。地表水监测断面水样采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TJ/T91-2002)执行,计划采样监测频率每年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