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旅游攻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虽然国庆过去了,可是磨灭不了我一个自由工作者想去旅游的心。这次,我跟着随心的路线走我到了皇城相府。
早上5点钟,集合团队开始从郑州前往晋城皇城相府。9点,皇城村的文艺队穿着清朝的服装,演奏起民族音乐。9点半,“迎圣驾”仪式开始。陈廷敬率领家人列队恭候,先是太监出来喊“皇上驾到,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接旨”,然后是康熙皇帝率领嫔妃浩浩荡荡走过来。皇帝审阅陈廷敬编撰的《康熙字典》,给陈廷敬题了“午亭山村”四个字,以陈廷敬的字为其宅院赐名。
抵达后我根据自己的安排在事先预定的相府宾馆餐厅进行。相府宾馆比较出名的是相府家宴,据说挖掘了三百年前皇城相府的主人陈廷敬专门招待康熙皇帝的豪门官府家宴,经深入加工提炼,亦趋至美至真,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曾招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副主席曾庆红和德国前总统施罗德先生。来这里一定要过来尝尝的。可惜当时仓促而定,居然没有留下片片……
“北有故宫,南有皇城相府”久负盛名,我对这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兴趣已久。“皇城相府”是清康熙朝经筳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加三级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第。
跟着导游的脚步来到了陈氏家族。陈氏家族是当地旺族,家境殷实,教育得当,因而人才辈出。皇城村陈氏家族中,从明代中叶至清代嘉庆年间,九人中进土,六人入翰林,有作品传世的诗人达33人之多,成为清代北方声名显赫的文化大家族。
城门外的御书楼。楼上有一块臥碑,上面刻有康熙皇帝的题词“午亭山村”四个大字,两边配有他写的一副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一生功绩卓著、晚节照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面的山脚下有一副大型现代字画,用舒同体写有“清如秋菊何妨廋,廉如梅花不畏寒。”也是颂扬陈廷敬清廉的。
入院第一座牌坊是一座大牌坊,四柱三楼,通体石雕而成,基周瑞兽相拥,坊额雕龙刻凤,气势恢宏、壮观,正面上方刻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对陈氏家族官文化加以概括。“冢宰”是宰相的别称,“总宪”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陈廷敬先后在朝担任四部的尚书,后入阁拜相,成为一代名臣。牌坊两侧刻有“一门衔泽”、“五世承恩”八个大字,告诉人们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恩,再下边为陈廷敬兄弟、子侄们的官职名称。
再往里进,为小牌坊(通过大的牌坊往远看那个就是),仍是通体石雕,两柱一楼,上载从明代嘉靖到清代顺治年间陈廷敬父辈所授官职,这同样成为陈氏一门荣耀的标志。
经过“陈氏家祠”,往里走是“点翰堂”
因康熙帝到皇城相府时,亲笔点定陈廷敬之子陈壮履为新科翰林而得名。门两边用行书写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五三世六翰林”。屋里是陈家的“事迹展览”。
相传康熙南下巡视时,曾两次驾临皇城,并御笔点定陈廷敬之子陈壮履为"新科翰林",之后,前堂遂改为"点翰堂",康熙走过的正门也称为"御道",百官司吏及庶民一律改走东西次间偏门,其风韵至今犹存。入大门西折往北沿一狭长通道可通花园,其假山、鱼池等遗迹如今仍历历在目。花园往北就是专为陈氏女眷居住而建的小姐院。
小姐房内著名的玉石镶嵌松鹤延年图配乾隆御笔“苍松万古青永驻、云鹤千年寿无疆”楹联中堂。相府小姐毕竟不同于一般家庭,小姐闺房的隔栅是用名贵的木材刻制花纹而成。
从明代的简粗到清代的奢华,这种巨大变化和显著差异,不能不说与陈氏家庭社会地位的提高、财富的增加有着直接关系。小姐院前后均辟门以通花园,并有踏道通城上之望河亭。
在陈氏家族鼎盛期的康熙年间,居官者达16人之多,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堪称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公元1710年6月,也即康熙四十九年,陈廷敬受命与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共同负责主持编纂《康熙字典》。当时的陈廷敬已经72岁高龄,既是内阁宰相,又是当朝老臣,他在接受《康熙字典》的编修工作后,力辞官职获准,康熙命他以原官致仕,留京,专事《康熙字典》编纂。就在这时,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突患重病,卧床不起,《康熙字典》的编修,全部落在陈廷敬一人身上。
陈廷敬于公元1712年4月逝于任上。他未能看到《康熙字典》的成书,也未能参与成书时康熙皇帝举办的大型庆典,但他的精神与贡献却留在了《康熙字典》中。在编纂过程中,康熙皇帝曾巡视书局,看到白发老人陈廷敬伏案躬耕的情景,颇为感动,当即泼墨挥毫,奋笔疾书,为陈廷敬写下了“午亭山村”的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对陈廷敬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康熙还动情地说:“朕特书此匾与卿,自此不再与人写字矣”。
河山楼陈氏家族为了抵御外敌侵扰而建的防御性建筑物,高31米,成为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物,始建于明代崇祯五年,即公元1632年,为砖石结构,历尽400年风雨而雄姿依旧。河山楼的地下室里可以储藏很多粮食,有碾子,有磨,有水井,还有通向城外后山的地道,防御措施十分先进。
河山楼的地下室里可以储藏很多粮食,有碾子,有磨,有水井,还有通向城外后山的地道,防御措施十分先进。
参观完蜡像,我们来到日知书屋。门两边的楹联是“事当发轫求初步,学似为山重始基。”还有一个经典的“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谁人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楹联(我没有拍照照片),勉励陈氏后人奋发上进,固本强基,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导游介绍说:过去背诵书本,因为孩子们面对老师会害怕,于是就背对老师。背书一词可能就是由此而来的。
相府的止园花园很漂亮的,很有“现代”味道,令我们眼前为之一亮。它是相府最大的一个花园(另有西花园)。山石、树木、花草、小桥、池塘、亭台楼阁,堪与苏州园林相媲美,为文人墨客经常聚集、饮酒作诗、陶冶情操的地方,吸引众多游客驻步留影。
“止园”为旧时陈家子弟读书之处,位于城南,主要建筑有止园书堂、清立堂、悟因楼、快哉亭、魁星阁等。“止园花园”为古建筑群中面积最大,园林设施最多的公用花园,南书院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时间很快,我们便到了参观皇城新村的环节了。
全村235户,全都住的是别墅式住宅,60%的农家有小汽车和电脑,孩子上学从幼儿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毕业,学费全由村里负担,60岁以上老人全有养老金,村民病了住院费用由村里支付……
村集体先后被评为“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先进集体”、“全国新农村建设明星村”、“中国十大最美村镇”、“中国十大魅力乡村”和“中国十大特色乡村”。
说说我的感受吧~地方是个好地方,可是有点开发过度,每一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商业气息。与大学士府清雅、安静、古朴的氛围极不相称。反而是与其相邻而居刚刚开始开发的“郭峪古城”更具味道。
当然,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