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图解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
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十八种兵器。
后来演变,亦称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
十八般兵器为中华武艺和武器的象征。民间相传古代精通者为项羽和吕布。
刀
刀的种类很多,有青龙偃月刀、二郎刀(即三尖两刃刀)、风嘴刀、眉尖刀、屈刀、戟刀、笔刀等。其中的青龙偃月刀,就是常说的大刀。俗语说:“大刀为百兵之帅”,乃大刀实兵器中的佼佼者。《三才图会》器用卷六载:“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此外还有单刀。其中,刀头宽大者名鳝鱼头刀,刀窄形如柳叶者名为柳叶刀,形如雁翎者名雁翎翅钢刀。戒刀为僧门护法防身所用,有单有双。其次根据各门别派系的不同,所用的刀形也有不同。单刀为“百兵之胆”,又说“刀如猛虎”,所以练单刀要勇猛有力,灵活便利,并有四要之说:一要刚毅勇猛,二要快似流星,三要乾净俐落,四要杨柳临风。
枪
枪是四大名器之一(刀、枪、剑、棍),种类很多,有尖枪、花枪、双头枪、钩镰枪等。虽然种类多,但现在主要以练花枪的人居多。 枪以大枪为主,过去曾有“大枪乃百兵之王”的说法。枪杆古有铁制、有攒竹制,现在为练习用的皆为白蜡木杆。白蜡木杆以直而无疤,上细下粗者为佳。枪尖为钢铁制,其形如柳叶者名柳叶枪尖,其形如鸭嘴名鸭嘴枪尖,也有三棱枪尖的名三棱透甲锥。枪缨又名血挡,有棕制,有头发制,有犀牛尾制。 “七尺花枪八尺棍,大枪一丈零八寸。”花枪虽说七尺长,但一般是根据人体高矮而定,如枪在身边立直,一臂上举五指伸直,枪尖与中指同高即可。其舞动起来灵活迅速,神出鬼没,故有人说花枪是“百兵之贼”。
剑
剑有单剑、双剑、短剑之别。剑被称为“百兵之君”,君是君子的意思,古时文人学者都讲究配剑,一方面舞剑以锻炼身体,一方面可以用于防身。过去剑有文武之说,所谓文剑配带有剑袍(即剑穗),武剑则不带。
剑的尺寸约三尺左右,所以有“三尺龙泉”之称。其由三部分组成:一剑身,包括剑尖、剑上刃(阳刃、外刃)、剑下刃(阴刃、内刃)、血槽(血线)。二剑柄,包括剑柄、剑镦。三吞口(护手)。
俗语说:“剑走美势”,练起来真是龙飞凤舞,飘洒大方、有刚有柔,有快有慢、有虚有实、有音有律、闪展腾挪、身法矫捷、高低起伏、变化莫测,形象优美动人。
戟
戟的种类不一,有长杆单戟,有短柄双戟。长戟又分为方戟和青龙戟,以及蛇龙戟,方天戟戟头有两个月牙,青龙戟和蛇龙戟只有一个月牙。蛇龙戟与青龙戟不同之处,是其前端之刺为弓形。
戟有“百兵之魁”之名,意思是兵器中的魁首。“剑无缠头戟无花”,练法不同于刀枪,故有“戟本一条龙”的说法:龙头能攒,龙口能刁,龙身能靠,龙爪能抓,龙尾能摆。
斧
斧是一种古老的兵器,用于车马之战,可斫马劈车。因斧前有刺,可用扎法,但与枪的札法不同,枪扎出时要求后把碰前把,而斧是前后两把同时用力扎出,这谓“死把”,就像戳棍一般。因其头重,练斧多为左把,有时亦可换把使用。斧顶不可太厚,厚则重,练斧需要相当大的臂力。 短柄双斧,柄长不可过肘,为步下所用。因其斧大,刃为月牙形,斧顶薄,其形似板,故又叫板斧.
钺
子午鸳鸯钺是把两个月牙组合而成的兵器,和拳合为一体使用,所以拳法高手使用,便威力倍增。有了这种兵器,在遇上带有兵器的敌人时,可攻可守,就比赤手空拳好多了。
钩有单钩、双钩、鹿角钩以及挠钩等,是一种多刃的兵器。因钩的形式不同而得名,有鹰嘴钩,其钩尖如扁担头;有鹿角钩,其钩身有叉,形如鹿角;挠钩长杆杆端有两钩向下弯曲。练钩时不可有缠头裹脑的动作,也不可以舞花。俗语有“钩走美势”、“钩走浪势”的说法,练起钩来形如波浪,起伏转折很是优美。练单钩的很少,因为其既不同于单刀,又不同于单剑以及单鞭,各部份的使用和表达,要做到恰到好处,是比较难的。
叉有牛头叉,中锋刃长而直,两旁叉锋成牛角形,俗称虎叉,按《三才图会》上载名为钢叉。有三股叉,即三须叉,又名三角叉,其形与牛头相似。有两股叉,又名龙须叉。还有五股叉,其中锋长又名飞鱼叉,古时为舟战兵器。此外还有多种不同的叉。 叉的种类之多,是由于年代久远,逐渐演变,才有如此之多,其实只不过有两股叉、三股叉与五股叉而已。
镋有凤翅镋、雁翅镋、牛头镋、溜金镋、锯齿镋和流星镋等几种。镋不可以舞花,主要是捻转,其中又有转大转小之分,故有“镋扎捻势”、“镋不离肩”之说。 镋多是两手交换使用,有时左把在后,有时右把在后,舞动起来两手捻转,真是龙飞凤舞。
棍的种类较多,有大棍、齐眉棍、短棍、三节棍、大梢子棍、两节棍、流星棍等。大棍长八尺至八尺五,是棍中最长的,演练时不可舞花,显得姿势雄伟,刚劲有力。 三节棍又名太祖棍、蟠龙棍,是用三节木棍,中间以铁环相连,全长七、八尺,两手可握两端之棍根部使用,或握中间一节舞花;更可握中间与前端两节,用另一端抽打;甚至单手握一节,用两节往前抽打。棍法勇猛,动作泼辣。
俗语说棍为“百兵之主”,是指大棍与齐眉棍而言,且为四大名器之一。
槊是一种重兵器,有狼牙槊、枣阳槊、指槊、掌槊、权槊、衡槊等,皆为长兵。 狼牙槊长约六尺,杆端装有长圆形锤,锤上密排铁钉八行或六行,形似狼牙,杆下有三棱形铁钻,所以得名狼牙槊。而枣阳槊与狼牙槊略同,只是槊头呈头形,以铁制或坚木制。 练槊这种兵器,需要很大的力气,所以说:“镋、钯、锤、槊,力猛之人始能使用。”
棒有狼牙棒、行者棒、五花棒、哨棒、杵棒、杆棒等。狼牙棒形似狼牙槊,只是短柄。 行者棒长与头齐,比较粗,棒的两端各按一铁箍或铜箍,与棍法相似。《武备志》载:“棒与棍一也,而棒有殊,今之棍即古之杆棒、白棒也。” 哨棒长约四尺,比齐眉棍短,硬藤制,为古时军营中巡哨和更夫所用。杆棒如齐眉棍,但亦短。俗语有“棒齐胸、棍齐眉”之说,但因棒的种类不同,说法各有所异,故不全如此。
鞭有单双之分、软硬之别。单鞭有两种,一名“竹节钢鞭”形如竹节;一种叫“水磨钢鞭”,有十三个方形疙瘩,鞭柄和鞭头皆可握,能两头使用。双鞭又名雌雄鞭,左手较轻,右手较重。
软鞭有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等,每节有铁环相连,并有两个配环,是较难练的兵器。这种鞭携带方便,可以缠在腰上,或折叠起来放在袋里。
锏是一头兵器,形与双鞭略同,但简身无节,端无尖,体成棱形,四面向内凹陷,所以称为“四面金装简”,或“凹面简”。
锤有长杆单锤,短柄双锤,链子锤等。根据锤头的形状,又分为立瓜、卧瓜、四方、八楞锤等。 长杆锤又称“金瓜”,可分为两种,一为立瓜锤,锤头如瓜形立于杆端。二为卧瓜锤,锤头则横卧于杆端。
短柄双锤,根据其形状可分为两种,一为八楞锤,锤头是八楞的。一为瓜形锤,锤头是瓜形的,都是短柄,柄长不可过肘。短柄双锤非常沉重,舞动起来很费力气,多硬砸实架,所以有“锤棍之将,不可力敌”之说。
挝,即是抓。抓有长、短、单、双、软之别。长杆抓有“金龙抓”,杆长约六尺,杆端有抓,形如人手,中指伸直,其余四指屈挠。又有一种叫“笔砚抓”,中指与食指并拢伸直,形如剑指,掌中握一笔,又名手槊。还有一种短柄双抓,长三尺左右,柄端是一只手,手指微屈,名为“虎爪双抓”。
另有几种软抓,一种是一根绳索,绳端有一铁抓形或鹰抓,名鹰抓飞挝,另有一种两端各有一抓,名双飞抓。还有一种,绳端有一形如蟹钳的抓,名为闭雁飞抓。
拐俗称“拐子”,有大小之分,大拐为单拐,小拐是双拐。 大拐名“牛心拐”,杆长四、五尺,杆端之上有一横杙形似牛角,有人称为“牛角拐”。双拐有丁字拐、李公拐、苏勒拐等。丁字拐长约二尺六寸左右,柄上有一横杙,因形似“丁”字而得名。
李公拐,拐身同丁字拐但较短,形如卜字。其用法复杂,姿势新颖,动作奇特,有时拄杖一跃而起,如弃岸登舟。
流星是一种软兵器,分为单流星和双流星。单流星绳索长约一丈五尺,绳端有一小铜锤,形似甜瓜,大如鸭卵,舞动起来如飞龙穿雾、彩凤撩云,有时把绳缠绕到自己身上后,猛然一抖,锤则一窜而出,其快如飞,有如天上流星。 双流星绳长约五尺,两端各有一小铜锤,是一种较难练的兵器,舞到急处,如疾风骤雨,刻不能停,故有“如插翅飞虎,似过海蛟龙”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