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答题技巧汇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申论的题型可以分为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文章写作题。申论答题技巧之归纳概括题、申论答题技巧之综合分析题、申论答题技巧之提出对策题、申论答题技巧之贯彻执行题、申论答题技巧之文章写作题,一一为广大考生解答。
一、试题公考背景
2000年公务员考试中申论露面以来,归纳概括类试题就从来没有“缺席”过申论试卷,成为申论考试中最稳定的题型。其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其出题形在试卷第一题或第一大题的第一小问(国考:试卷第一题;地方性公务员考试:第一大题的第一小问)。试题所占分值是10—20%不等。
二、归纳概括类试题概述
1、定义
提炼给定资料中的内容要点、精神主旨、思想意义等,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2、提问方式的关键词
“归纳”、“概括”、“简述”。
三、归纳概括类试题分类
(一)词句理解阐述类
1、词句解释类,是对给定的词语含义进行解释。
【真题链接】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2012-国家-地市级-第一题-1)
2、语句理解类,是对某一句话进行理解,解释这句话的概念、以及所反映问题。
【真题链接】根据“给定资料4”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2011-国家-地市级-第一题-2)
(二)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类,是对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这类试题最早出现的就是在2000年公务员国考卷中。他着重对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表现进行总结,如问题的原因、影响、对策等。
【真题链接】请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2011-上海-A-第一题-1)
(三)归纳概括主要问题类,要求考生客观总结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具体表现。
【真题链接】根据给定材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2013-国家-地市级-第二题)
(四)概括部分内容类试题。客观总结题目给定的“部分内容”。部分内容可是目的、争议,也可以是经验、优势,等等。材料中有涉及到的相关事项与范围,都可以作为概括部分内容类试题出题方向。此类试题所体现的是归纳概括能力的精细化和深入化,要求考生走到“材料深处”去挖掘信息。
【真题链接】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2013-国家-副省级-第二题)
四、归纳概括类试题解题流程
归纳概括类试题答题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审题,明确题目中的信息,这是我们作答的基础;第二步是要点提炼,是从材料中去提取与题目相关的内容;第三步是要点加工,把所提炼的要点,以一定的逻辑呈现出来。
(一)审题
1、审题目的
审题要求应试者对申论作答要求的审视、思考、分析,了解作答的基本要求,并明确作答的中心任务和立意方向。
2、审题“三要素”
a、作答对象。针对某一现象、事物、问题来进行作答。作答对象可是某一段文字,同样的,也可以是某一则材料,甚至是整个材料内容。
b、作答任务。作答任务是申论答题中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作答题目的出发点。要求应试者在作答中需完成的任务。一般而言,作答任务可以是概括问题,也可以是分析原因。具体到归纳概括类试题中,其作答任务要求归纳概括问题。
c、作答条件。指的是我们在作答申论的题目时,根据什么作答,作答的要求是什么。可以是观点明确,也可以是条理清晰,以及字数的限制。
【真题链接】“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2010-国家-省级-第一题-1)
作答对象:“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
作答任务:解释“死海”是什么意思。
作答条件:“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3、归纳概括类试题作答要求
全面、准确、客观、简洁。
(二)要点提炼
1、概念 从庞杂的给定资料中去发现要点,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归纳、概括,提取作答想要的信息。要点提炼过程是把握具体作答内容的关键步骤。
2、要点提炼方法
a、在段首段尾查找要点。申论考试中给定资料最实质意义、最关键的句子和词,多出现在资料的首尾位置,因此查找材料要点,首先先看开头,后看结尾,把握住一首一尾两个关键节点,就能直扣主题,事半功倍。
b、在段落中部寻找要点。把审阅资料的目光聚焦在资料的“中央部分”,从说明问题、表达观点的角度去查看,比较分析,权衡轻重,做出判断,并摘取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词与句子。
c、突破个体,由点及面。筛选资料内容,删减资料中非本质、非本质、非主要的部分,使资料的中心思想和本质内容得以呈现。
3、依托材料提炼要点
根据材料价值的不同,把申论的材料分为三大类,即:依据性材料、参考性材料、干扰性材料。那么,归类概括类试题应该从何种材料中来提炼要点呢?
a、依据性材料。作答时必须依据的材料,在归纳概括型试题中,这类材料就是答案的重要来源。
b、参考性材料。这类材料经提炼后可以斟酌情况参照使用,不是非用不可。在作答归纳概括类试题时,所考虑到的参考性资料较少。但对于原因分析、提出对策类试题有较大的价值。
c、干扰性材料。这类材料与作答实际没有多大关系,不能反映问题,也不能提供作答思路与线索。但随着申论的成熟与稳定,这类材料已不多见,但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材料本身的整体趋向性,考生可通过理论的学习及实际的操作,准确的把握材料的特点与关键信息。
4、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类与归纳概括主要问题类试题区别
归纳概括类试题中的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类试题与归纳概括主要问题这两类试题是申论考试中的重点题型。如何区分这两类试题,归根来讲,主要是二者的要点提炼范围不同。
两种题型的异同:
1、相同点:从材料中问题的角度来提炼要点;
2、不同点:要点提炼时的范围存在着差异。概括主要内容就是概括材料所涉及的“所有方面”,可以是问题的现象、表现、危害、原因、对策以及相关经验等等;而概括主要问题就只是让我们去概括材料中“负面”的内容,包括有问题的表现与危害。概括主要内容类试题,其实是涵盖了概括主要问题类试题的内容。在作答时,需明确作答的任务以区分这两类试题。
(三)要点加工
1、概述
归纳概括类试题的解题流程第三步是要点加工。要点加工所呈现的是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答题中有字数的限制,在要点提炼后,将那么多的内容要点整合到一块,这就需从所提炼的大量要点中概括出共同点,也就是所谓的整合。
2、要点加工方法
a、并列式加工法。将所提炼的要点依次列举,主要适用于要点间并列关系的题目,并使用“一是、二是”之类的衔接词进行连贯。
b、递进式加工法。将提炼要点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排序,主要适用于要点之间存在一定递进关系的题目。如:归纳概括类主要内容类试题主要是涉及问题的现象、危害、影响、原因等,这些内容间所呈现的就是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因此,可以运用递进式加工法来进行要点加工。
c、转折式加工法。主要适用于所提炼要点存在转折关系的归纳概括类试题。
【真题链接】根据给定资料,概括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2010-福建-春季-第一题)
该题中的现状包括“成绩”与“不足”两个方面的内容,二者属于转折关系。要点加工时,首先可以将“成绩”与“不足”方面的内容分类,采用并列式加工法分别总结,然后用转折式加工法进行连贯。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转折式加工法的运用中,一定要注意使用“尽管……可是……;虽然……但是……”之类的转折词将前后部分的内容进行衔接。
五、归纳概括类试题注意事项
1、作答要严格依据材料
归纳概括是从总体上总结给定资料内容、意义的方法。只有透彻地理解资料,认清给定资料说明了什么,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才能真正做好归纳概括题。给定材料是归纳概括作答的最主要参照来源,作答时的内容都要从材料里找依据,不能脱离材料进行概括。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还要注意的是“作答依据材料”并不是说照抄、照搬材料,而只是说所要表述的内容要能在材料中找到相关依据。
2、语言表述要客观、简练
所谓客观,就是在作答时不要添加进个人的主观评论,这是归纳概括和其他题型的最大区别。作答归纳概括时要有一说一,实事求是,不要妄加个人评论或者见解、判断等等,语言描述时要尽量多方位、多角度、客观、中立。
一般归纳概括题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不超过150字,不超过200字等等,因此,考生在作答时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的字数作答,超出要求字数,即使答案再全面、准确,也会给最终的成绩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考生作答时语言要精确、简洁、明了,直入主题。一般归纳概括类试题要求用一二百字去概括几千字的材料。这就要求考生用词造句必须简洁、精练,以达到言简义赅的效果。中公教育专家仔细研究历年真题发现,近几年申论归纳概括题要求的字数越来越少,表明了对归纳概括要求的提高,要引起重视,不要觉得简单而掉以轻心。
3、要点提取要全面
全面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作答概括题时,要尽量多找要点,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所找的要点过多,但是作答字数有限不允许全部罗列,就要按照重要程度和与题目的相近程度来挑选要点;二是每条每项的归纳概括要全面,归纳概括而非删减,重点要素必不可少,材料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不能有所遗漏。
4、答案组合要条理分明
在作答归纳概括类题的时候,最好分条列项的把要点罗列出来,这样会更一目了然,阅卷老师比较容易寻找得分点,也增加印象分。题目要求中经常会提到条理分明,究竟何为条理分明?简单地说就是所描述的内容要有步骤,有条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这就要求在作答归纳概括类题时要有计划、分条项地写出答案。
5、注意文面,字迹工整
这也是作答其他题目应注意的事项,评分标准中得分较高者,文面要求也较高:卷面整洁,无明显涂改,布局明快,边距清楚,优秀者加1-2分。相反,字迹潦草,涂改卷面则会扣分。整洁的卷面,工整的字迹让会让人赏心悦目,对作答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本章小结
以上是申论概括主要内容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要想做好申论题,在掌握好方法后就要勤加练习,多做题,多总结,这样才能把方法训练到位,回答题目才能既快又准。
一、题型概述
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一门必考科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公务员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对策性试题正是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体现。从2000年国考中第一次将申论作为一门单独的考试科目以来,概括性试题、对策类试题、文章写作便成为雷打不动的基本题目类型。而针对特定的问题提出对策,对策性试题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题型。
据统计,2010年至2013年这四年之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申论中对策性试题共出现了56次之多。而其所占分值占据到了10%至30%不等。二、对策类试题分类1、常规型对策题所谓常规型对策题,指的是对策性试题当中没有特殊的附加要求的基础题型。常规性对策题问题数量单一、题目要求直观明了。题目中一般涵盖有“给出你的解决思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或建议”等关键词。【真题链接】2012年江西申论考试的第三题,题目内容是:参考给定材料,为发展江西文化产业提出建议。要求:针对性强,具体可行,不超过300字。(25分)(2012-江西-第三题)2、复合型对策题复合型对策题通常隐含了两问或多问,综合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真题链接】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2011年-国家-地市级-第三题)三、对策类试题基本要求在对策性试题的基本要求把握中,要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作答主体是题目的前提条件,指的是题目中给定的身份限定或角度限定;作答内容是题目的核心,指题目要求我们具体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对策;作答条件代指所提对策的具体性要求。【真题链接】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作答的主体是: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作答的内容是: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作答的具体条件是: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四、如何做到所提建议具体?1、不答非所问,该紧扣作答内容来提出相应的对策。2、摒弃“万能八条”,例如: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完善相关制度等等。从表面上看,这些对策似乎是在解决题目中的问题,然而没有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这些对策其实用在哪一道对策题中都适用。在答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的指出,到底领导需要重视什么,提高对什么的认识,相关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五、如何做到所提措施切实可行?在提出对策时,应把握三个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政治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在提出对策的时候,我们要权衡投入与所能带来的效益。政治可行性,要求在对策性试题中,不能提反动观点,以及所提出的对策不能超越一国政府和题目中给定身份的权力范围。所谓不超越一国政府的权限,就是在提出对策时,不能要求联合国或者其他国家的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而题目中给定身份的权限,指的是,如果题目要求你从教育部的角度来提出对策,那对策就必须是教育部所具有的权力。法律可行性,指涉及到法律方面的对策时,我们应该考虑给定身份是否具有制定或完善法律法规的权限。总之,要做到所提措施切实可行,必须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六、提出对策常用方法1、因果溯源法。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破解问题,以达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目的。2、问题推测法。由资料中所反映的具体问题反向推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即:先找出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各个击破。这种方法在应试当中较为常用。3、直接引用法。直接利用材料当中的信息。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现有的材料中直接谈到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意见、思路或办法等。通常在材料中“某某指出”,“一要……,二要……”的词语后,所提出的观点、意见,都是材料直接提出对策的关键信息,这些观点、意见可稍加调整加以直接引用。4、经验总结法。给定资料当中会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例如英国针对某一问题,制定了何种制度;美国在应对某一问题时,又是采取什么方式解决。在提炼对策时,我们往往可以从这些隐含资料里面所透露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来总结对策。七、提出对策类试题作答结构1、单条对策结构一般来说,单条对策的基本模式是:主旨句+具体阐述的形式。其中,主旨句指位于单条对策中最前端的概括性句子,它的目的在于明确答案要点,方便阅卷人快速提取答案信息,而具体阐述是对主旨句的扩展,可采取对策内容+对策客体+对策目的等形式。例如: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等,鼓励农民工在家乡务工,子女本地就学,以保障希望小学生源情况。这一条对策结构就是典型的主旨句+具体阐述的模式,“加强宣传引导”是答案的要点,通过什么方式来保障生源情况,就是答题要点的具体阐述,交代了对策内容、对策客体以及对策目的。2、整体结构(1)对策的铺垫。指写在阐述对策的主体内容之前的话,起到总领、铺垫的作用。例如,在给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前,可叙述“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具体建议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以交代作答所针对的问题及所提对策的数量。如果答题一开始便直接写“一要……,二要……”,会给人以突兀的感觉。(2)对策的展开是对策题答案的核心部分,指具体阐述各种对策的内容。答题的时候,建议分条阐述,并使用“第一……第二……”等进行标注,使整体的答题条理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帮助阅卷人迅速的抓住答题要点;至于对策的数量,最好是掌控在3至6条之间,可以根据题目的字数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对策的排列顺序,可以按照对策的重要性或者工作流程进行排列,如果不能在重要性和流程上进行区分的,可以直接采用并列式排序方式。
本章总结
对策在最后成文时,必须要有内在的逻辑体系,按照一个什么样的逻辑顺序提出并实施对策,在国家与各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我们所见的对策逻辑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紧急重要,轻微次要。避免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次,按照观念——制度——操作的顺序。从观念到制度(机制、体制)再到执行与操作层面,这是提出对策所惯常采用的逻辑思路。第三,秉承直接——间接——根本的顺序。第四,从材料宏观处着手,于微观处把握。
考生在作答综合分析题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严密的逻辑思维,把材料所反映的要点合理地组织起来,一步一步地阐述清楚。
(1)启示型分析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条理清晰地将材料中问题和现象蕴含的经验和教训逐条阐述出来。
(2)解释型分析题。首先要直接点明材料的本质含义,引领全篇;然后运用理论阐述本质含义,并结合材料具体事例进一步深刻阐述;最后作出权威的结论,重申本质含义,突出重点。
(3)评论型分析题。针对某一个观点评论,考生要直接表明观点,破题表态;然后结合材料,从观点或现象的原因、影响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几种不同观点的评论,考生首先要分别概括评论对象,作为评论观点正误的依据;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解释和阐述。
(4)判断型分析题。先对题目给定的备选项与给定材料的原文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看是否和符合材料的主旨,然后概述理由,对错误的选项要阐述错误的理由,并提出简洁的修改对策。
一、题型综述
贯彻执行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作为一名公务员独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执行政策的能力,或是代表一级部门领会上级精神,制定、执行具体政策的能力。贯彻和执行的内容是国家的方针、政策、文件、决策、部署、指示、目标、任务等。二、题型分类
考查贯彻执行能力有两种形式。
一是与对策题相结合。在公务员考试中,专门考查对策题的题型在不断减少,与对策题相结合的可能性比较大。在此类题型作答时,除了具备贯彻执行能力的上述特征外,还测查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与公文题相结合。在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没有指向要求公文写作能力,但公文写作恰恰是“机关实际工作能力”重要一项内容,从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对公文题的重视,可以预见贯彻执行能力的考查在公文写作题中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对方案、建议、意见等一些文体作一番了解。三、答题原则
1.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严格以法律法规作为行政的依据,也就是执法,行政行为、手段和拟定的各项措施、办法必须在法律和职权允许的范围内,并对行政活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求做到程序正当、行动合法、权责统一。 2.明确角色定位的原则。在执行中要对自己的身份作出准确定位,一般都是以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身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执行,并以此确定不同的行文风格。如市政府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宣传部门工作人员等。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上级精神和组织意图要从实际出发,明确社会受众,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执行措施。在特定身份的前提下分析面临的客观实际,用语贴近群众,既反映国情又体现民意,以人为本,文明执法。 4.坚持提高实效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坚持原则性与灵活相结合,以及时有效完成任务为工作目标,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取得预期的效果。工作要求既细又实,提高效率。四、答题技巧
1.宣传行动类 解题思路及步骤: 第一步:分析题型,拟定题目。(题目即目标) 第二步:原因分析,为什么要宣传。即介绍背景情况,主要包括现状与问题两个方面,部分情况下还可能涉及危害、影响和紧迫性。如题目要求“宣传节水”。首先要介绍现状:水资源分配不均匀,各地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其次说明存在问题:部分群众节水意识不强,养成了不好的用水习惯,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这两方面给了节水以充分的理由,使宣传不致于停留在字面上,这就是节水的背景。 第三步:明确达到的目标。以上级的要求为目标,上级要求是贯彻执行类题的采分关键点,一般材料中都会包含相关内容,如“全国文明办要求开展XXXXX”,“新春将至,各地要做好XXX”等。有时上级要求只是一种精神,并没有给出具体要求。 第四步:实现目标的行动与措施(包括指导思想)。一是要阐述本级组织的举措或决心;二是对宣传对象进行宣传号召,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群众等。内容有介绍计划、推广方案、呼吁、寻求建议等。 第五步:倡议或号召。通过寄予希望、展望未来起到感染的作用。2.计划方案类 题型特点: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和组织意图制定执行计划。要求建议合理,措施可行,语言有条理。
解题思路及步骤: 第一步:指出计划方案制定原因、目的和意义。要求根据给定资料,准确理解党和政府的组织意图或工作目标,并指出重要性和意义,意义也可以从阐述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来实现。 第二步:具体措施安排。要求根据组织意图或工作目标,遵循依法行政原则,制定符合客观实际,及时有效的措施,要求措施要提纲挈领。(如,一是…二是…五、本章总结
在作答贯彻执行类题目时,最重要的就是要领会给定材料中所涉及的国家方针政策的精神,答题时要严格遵照国家方针政策作答。设置贯彻执行类题目的意图是要考查考生对政策、法令的理解力、判断力,以及在推进计划过程中的组织力、指挥力、协调力、推动力、控制力。因此,理解判断是贯彻执行的前提,是作答好贯彻执行题的前提。一些考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忽视了与国家方针政策有关的材料,以至于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精神把握不准确、不全面,从而影响了答案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一、题型概述
(一)定义 要求考生在给定字数的范围内,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并全面阐述和论证自己观点的一类题型。
(二)能力体现文章写作类试题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提出和解决问题、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三)提问方式一是“以……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属于写命题作文;二是“请以……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属于写半命题作文;三是“请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属于写话题作文;四是“结合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也属于半命题作文写作,这类提问方式试题备受出卷者的青睐。二、试题写作文体分类(一)策论文以政策、时事为写作内容议论文。主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行文,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与措施。策论文的侧重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作的模式可从“写作三段式”的角度把握。即“是什么”(问题的总结)、“为什么”(分析问题)、“怎么办”(解决问题)。(二)政论文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他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核心是议论的说服性,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政论文侧重于讲“是什么”,主要的任务在于讲清楚这个问题的表现、原因、危害以及影响等等;
(三)评论文
评论文侧重于分析“为什么”,主要的任务在于剖析现象或者观点,辩证的、全面把握事实。评论文的写作结构较单一,只需围绕议论“为什么”。策论文与政论文同属于议论文,在行文的层次上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策论文的重点是要求写对策;政论文的重点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等。三、申论写作的“三要素”(一)论点1、概述论点,也叫论断,是文章写作类试题所要表达的立场、观点、见解、主张、看法的集中表现。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所呈现的是文章要“证明什么”,而这个“证明什么”的“什么”所指的就是我们所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作答中,论点不是凭空而来,是要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2、要求 a、论点要正确。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情理的,并且能够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 b、论点要明确。确定而明白,不能有歧义。提出论点时,要使用最简单、明了的陈述句; c、论点要集中。文章的总论点总有以下,总论点下可以有分论点,但要注意的是不可以有另外并列的主题或总论点。 d、论点要深刻。尽可能提出层次更高的论点,不能超过能从给定材料引申出论点的高度; e、论点要新颖。新颖独到的论点很容易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运用开放思维,由事物的此面转到彼面、由甲事物转到乙事物,由此来体现立论时独到的见解。3、提出论点的方法 a、因果分析法。从社会问题或现象的形成原因的这一角度去确定我们的论点。在众多原因中,找到最为关键的一个,加以理性地阐述,水到渠成地引出论点。 b、背景分析法。在分析给定材料内容反映问题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历史背景或现实环境的基础之上,提出论点。 c、是非论证法。给定材料中,在针对某一现象会问题时,往往会给出几种不一样的观点或看法,可对材料中各方观点进行归纳总结,评说一下这些观点的是非,指出一个正确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主张。 d、排他论述法。排除他人的观点之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二)论据1、定义立论的根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这一要素所呈现的是文章“用什么来证明”。在这里,也就可以联系到文章结构的另外一个部分——“分析问题”,对所给出的问题加以论述分析,以此来论证论点。2、如何提出论据 a、找准与论点相关的材料。找到对论点有针对性的材料,有时可根据题目给定的内容就可以找到论据。 b、对材料内容进行提炼。把复杂的材料转化为简单的材料,用简短的语句把事情的经过或影响加以提炼。需注意论据是作为论点的论述基础,因此在提出论据时,要作答概括简练,力避繁复罗嗦。如2010年秋季联考中的文章写作试题,标题是要围绕“朔州途径”写一篇议论文。在事实论据提炼就可直接找到朔州资源整合的材料,然后归纳概括“朔州途径”资源整合的过程。3、提出论据基本要求 a、真实。应确保论据是真实、准确的,才能选用为论据材料,尤其是引用会议精神时,要明确是哪一届。 b、完整。尤其是引用某些经典言论作为论据时,要注意引用部分的相对完整性,不得任意删改或断章取义。直接引用原文的,一般要用引号标出,把引用部分与个人论述部分区别开来。其次就是事实论据的引用,也是应对事情的所涵盖的时间、人物、经过、结果都阐述到位。 c、典型。所选用的事例或理论最好是最有代表性和最有说服力,能够代表这一事物的普遍特点与一般性质。做到少而精,能“以一当十”才为上乘。 d、关联。论据的提出要与论点有必然的联系,必须是用来支持论点、确立论点的理由。与论点无关或不足以证明论点的材料,不论多生动感人,也不可用作论据。 e、适宜。论据的使用要求数量适宜、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即可。在表达一个观点或看法中,选取一两个事例即可。(三)论证1、定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与过程,这一要素所呈现的是文章“怎样去证明”。“怎样去证明”,可以说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对应的是“解决问题”这部分,用具体的论据通过论证的方法,使所提出的问题得以解决。2、论证常用方法 a、举例论证法。运用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一个方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实,能够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例:“自古藏富于民、以民间之富养政府财力之源是一切善治政府的理性选择。管仲、商鞅分别以宽徭薄赋的手法,奖励耕织、鼓励贸易,使齐、秦两国在国民富裕的基础上迅速臻于富强,一跃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b、假设论证法。根据事物自身特点及外界提供的相关条件,对实物的发展趋势、实现形式做出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有力得论证论点的论证方法。 例: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所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 c、对比论证法。将正反两个观点、事实、可能性集中起来,进行排列对比,使两种相互对立的情况明确可见。 例:2008年抗震救灾和奥运会举办期间,我国政府把信息透明贯穿于工作的全程,赢得了各界的普遍赞赏,媒体的配合为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河南灵宝帖案中,对网上发言者‘跨省追捕’,以及个别地方领导‘进京抓捕’记者,致使当地党政领导成为舆论批评的众矢之的,付出了公信力受损的沉重代价。 d、引用论证法。引用他人的观点,来证明自己所提观点,或者将自己的观点蕴含在引用的资料之中。可以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也可以是针对谚语、成语、俗话、传说、古今诗文等的引用。 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要想不辱使命,担当大任就必须不断历练自我。在农村基层,大学生村官要注意加强历练……。
本章小结
申论文章的观点和思想是要用明确的论证逻辑来体现的,而议论文的基本逻辑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